第(2/3)页 从流传的手稿中可以确定,主要集中在地貌学、水文学、人文地理等三个方面,地貌学中多达一百零二种,各种地貌的形态、成因、生物、气候、利用等等皆有详细描述。 水文学中,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,湖、泽潭、池、沼泽一百九十八个。 均记载了流域范围、水系、河流大小、河水的流速、含沙量水量变化、水质、分水岭、伏流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。 人文地理就杂了一些,记载了数十种矿物的产地、开采和冶炼情况,以及纠正了一些地理文献中的错误,还在植物学方面有很大的见解。 徐光启徐院长、袁阁老弟子黄道周两人联手推荐的,臣等又翻阅了其圈内流传的手稿,一致认为当今世上论其对地理学的认知,他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。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认知不仅仅是从书本上,更多的是从实践上,即便是他记录了手稿,但很多东西那不是文字能描述的。 臣等以为他的这些东西不带几个弟子,不传下来就太可惜了。 但他没有功名在身,又在外游历,所以臣等无法做主,故请陛下圣裁。” “手稿呢?” “在礼部,因为太多了,粗略估算在两百四五十万字。” “两百四五十万字?” 崇祯大惊,因为他记得后世的徐霞客游记只有六七十万字,现在有人告诉他手稿有两百四五十万字,这还是这位大佬还在游历的情况下。 可想而知,那遗失的两百万字是何等宝贵的资料。 “他现在在哪里?” “云南昆明,因为脚受伤了,在那边休养。” 说到这里,房壮丽神色有些惋惜:“这些年的餐风露宿,身体满是暗伤,再这么下去,命不久矣。” 咚……咚…… 崇祯的手指有规律的在桌案上敲打着,眉间紧皱,好一会儿后:“以他的才能当院士绝对没问题,朕是赞成的,但以他的性子绝对不会待在京都的,一定还会继续游览。 院士不仅是研究和学识,更是知识的传承,这种情况如何传承,你们想过吗?” 第(2/3)页